查看原文
其他

5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7420倍!十堰工业志,大写的牛!

十堰发布 2020-10-29


来源十堰政府网
微信合作服务/0719-8622235



工业兴则百业兴

工业强则百姓富

回望十堰市的《工业志》
是一段因车而生、因车而兴的不凡历程
更是一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从单一到多元化
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跨越发展的传奇历程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上午
十堰市建市50周年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向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中央、省、市媒体
介绍50年来十堰工业发展过程
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

不凡历程 工业同行

从1969年到2019年,50年间,十堰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步履铿锵!


(图片来源网络)


从数字上看

建市50年来,十堰市工业综合实力发展成果实现历史性飞跃。

至201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已达2181.8亿元,是建市之初的2940万元的7421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888家,与2011年(调整统计口径)时相比净增383家。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完成71.3亿元,增长17.1%,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46.7%;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9.3%;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0.4亿元,增长19.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12.8%,位居全省第一。


此外,民营企业约5.96万家,是2007年底的6.32倍,占全市企业总数(6.27万家)的95%。


全市民营企业实现税收105.39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152.55亿元的69.1%,吸纳了近86%的城镇劳动就业。


(图片来源网络)


从产业上看

建市50年来,十堰市工业布局优化成果实现历史性突破。

至2018年,汽车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持稳,已形成了重、中、轻、微、客、专全系列发展态势,成为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汽车产业链条最完整、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区域之一,被誉为“中国卡车之都”。目前,正迎来“商乘并举、油电并重”发展新纪元。


据统计,全市规上汽车工业企业达到425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达到17家(含东风公司),零部件企业约400余家。全市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36亿元,增长3.2%,占全市规模工业的65.8%。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98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13.7%。
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培育形成了十堰商用汽车、十堰生物医药、十堰竹房城镇带有机食品饮料、丹江口市汽车零部件、郧阳区铸锻件、竹山绿松石、张湾区智能装备制造7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销售总规模1650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9万人,实现税收70余亿元。县域工业经济实现产值824.8亿元,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从新旧动能转化上看

从新旧动能转化上看,十堰市工业转型发展成果实现历史性跨越。

传统产业通过改造实现大提升。近年来,在“千企千亿”技改工程等推动下,近千家规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产品朝着结构优化、品质提升和“专精特新”发展,其他制造型产业则朝着智能化、绿色发展等方向升级。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1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6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3家,培育了“隐形冠军”企业29家。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市上云企业达到930家;共有国家级两化融合类试点示范企业7家,省级两化融合类试点示范企业74家;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数控装备化率超过60%,全市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数达56%。


(图片来源网络)


从发展理念上看

建市50年来,十堰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开启历史性的征程。

落后产能淘汰加快。“十一五”期间,累计关闭黄姜加工企业69家,2010到2018年,累计化解钢铁产能80万吨、淘汰钢铁产能151.8万吨,淘汰煤炭产能69万吨、水泥产能117万吨、电解铝产能5万吨、铁合金产能4.75万吨、电石产能8万吨、锌冶炼产能1万吨、酒精产能2.5万吨、制革产能30万标张。
工业治污有序推进。积极推动化工企业退城入园,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和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引导工业绿色转型,截至目前,列入关改搬转的19家沿江化工企业与15家危化企业已完成12家。全市水泥错峰生产计划执行率达到100%,中心城区9个型煤加工企业全部取缔。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能耗0.07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3.6%。
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十堰市被纳入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十堰福乐、湖北环科列入国家第六批《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东风(十堰)林泓、东风小康列入工信部第四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企业名单,实现零的突破;双星湖北伊克斯达废旧橡胶绿色生态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图片来源网络)

十堰工业发展50年演变历程


1969至1978年,自中央批准在十堰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十堰市提出了“一切服从二汽需要,一切支持二汽建设”的战略性发展口号,并在大力发展汽车、汽配、水电、农机、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的同时,与二汽配套、同步兴建了东风轮胎、汽车附件、精密铸造、粉沫冶金、塑料、开关、喇叭、篷布等企业,汽车制造业逐渐成为十堰的主导产业。



(1969年9月28日,第二汽车制造厂大规模施工建设在十堰正式拉开序幕,开启了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新征程。)


1978至1994年,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七、八个“五年计划”以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十堰工业企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坚持“三改一加强”和“抓大放小”的方针,进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产权改革等,逐步解决政企不分,产权不清,企业自主权不落实,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工业经济快速壮大。


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地市合并以后,十堰大力推进了企业的体制转换和市场化进程,到2005年底,市属地方工业企业几乎全部实现了民营化。随着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正式提出,全市以汽车工业为主导,以开发区、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双亿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抓手,实施汽车工业与地方特色工业两手抓、城区工业与县域工业两手抓、整车生产与汽配生产两手抓,全力建设国家级汽车产业集聚区,城乡工业一体化格局初构。


2006年至2012年,“十一五”期间,以东风公司“863振兴计划”为标志,十堰迎来东风公司和地方汽车工业双双提速、共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形成以汽车为主体,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医药、设备制造、食品、纺织等工业为支撑的较为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经济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大力发展汽车主导产业,推进汽车产业不断向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转型,加快轻工纺织、食品饮料、酒类等传统产业的品牌打造、品质提升和智能化生产改造,大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逐步构建了“一主四大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了工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工业投资稳步增长,发展质效显著提升。随着转型脚步的加快,十堰百万量级汽车城雏形初显,工业进入了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新时代。


十堰50年工业发展,发展道路不凡,所取得的成果更是不凡。这50年来,特别是以2012年为分界线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初步形成了“一主四大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均迈上了新台阶。


过去五十年是十堰与东风风雨同舟、精诚合作手足情深的五十年发布会上市重点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交流和分享了50年来十堰与东风结下的血浓于水的兄弟之情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1969年,伴随着第二汽车制造厂 (现为东风汽车公司)的建设,十堰市应运而生。东风公司把十堰作为根脉和“延安”,每当实施重大战略布局,总是不忘故土、倾斜十堰。


2009年以来,东风公司先后在十堰实施东风商用车“863振兴计划”、“61”行动计划,新建东风商用车公司8万辆重型车和动力总成项目,组建了新的东风特种商用车有限公司。2018双方签订《共建现代汽车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7-2021)》,到2021年东风十堰基地新增产值400亿,新增整车产销量30万辆,新增对地方财政贡献10亿元,共同致力于把十堰建设成为现代汽车城。



作为东风的故乡,最可靠、最稳固的“大后方”,5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风在十堰的发展,积极服务东风发展,政企双方共同打造新重点工业园区,积极解决东风十堰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支持东风公司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三供一业”移交及改造工作。




五十年
十堰工业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步履铿锵五十年
铸就现代新车城五十年
十堰东风携手
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发布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事关每个十堰人!今天上午,十堰发布重磅新闻!


本周立冬,十堰接下来的天气...还有,最新停电信息


相互转告!四方山停车收费有变!



记者 | 吴楠 

责编 | 静静  终审 | 邓华

为十堰工业50年点亮

为十堰东风携手50年点亮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